俗话说“民以食为天”,说的是吃饭的重要性,把吃看得与天一样;俗话又说“人是铁饭是钢,一顿不吃饿得慌”,说的是“吃饭”不仅重要,而且一日三餐一顿也不能少。
孔子则把吃饭上升到了饮食文化的层次,说:“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”。
旧俗认为,乞丐才敲着空碗,挨家挨户乞讨。因此,从小就教育孩子,在吃饭前或吃饭的过程中,切不可以筷敲碗,否则会被长辈严加喝斥的,大人当然就更不能这样了。
端碗的手势很有讲究,切不可五个手指都托在碗底,手心朝上。因为乞丐要饭的姿势就是这样的,所以被视为端碗的禁忌。
旧时习俗,祭祀亡灵会把筷子直接竖插在饭中,所以被视为不吉利。人们吃饭时,以此为忌讳。
一双筷子要放于碗、杯子的同一侧,而不能一边放一只筷子,否则视为不吉,有“快(筷)分开”了的谐音,不利于家人感情。
现在大家经常是边吃饭边看电视,看书,聊天等。而在旧时,吃饭是一件非常严肃的正事,有“食不语”之说,忌讳吃饭时分心,比如说边照镜子边吃饭,边吃饭边干活,边吃饭边玩耍等,认为是对食物的不敬。
吃饭时说出不吉利的言语,也是犯忌讳的,所以,吃饭时候忌讳提到伤、亡、病、灾、祸等凶事。
吃完饭后,最好是活动活动,故有“饭后百步走,能活九十九”之说,所以忌讳饭后躺卧不动,说“饭后不动,定要生病”。
民间有“饭饱不洗澡,酒醉不剃脑”、“肚饱不剃头”等说法。所以饭后忌洗澡、剃头。
关于这个忌讳,旧时有两种说法,一种说法是,牢房内给犯人盛饭时候才勺子外翻,另有一种说法,说是为了避免财水外流。
吃饭时,忌讳将空碗空碟收走,忌讳席未散抹桌扫地,民俗以为这是“赶客”的举动。
俗话有“送客的饺子迎客的面”之说,所以山东一带,有客人来时,第一顿饭忌吃水饺,以免让客人以为自己不受欢迎,这是撵客人走呢。
去人家中做客赴宴,言谈举止方面也有许多忌讳,一定要注意,以免给双方带来尴尬和不吉。
评论